半糖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半糖小說 > 歡迎來到實力至上的19世紀歐洲 > 第193章 印度

第193章 印度

-

今年的聖誕節絕對是英國這幾年來過的最舒服的一次聖誕節,自從之前第一次經濟危機開始,曾經的保守黨政府迷信經濟的迴光返照式的回彈,冇能及時削減泡沫,導致了經濟的全麵崩盤。

莉莉安上台後,取締了除了帝國聯邦議會之外的擁有拍板權的議會,將一切權力收歸中央,這導致了嚴重的政府要員不足的問題,莉莉安也做出了一些妥協,雖然聯邦議會在馬恩島,但聯邦辦事處卻在都柏林,短短一年時間,約三百萬加拿大人,澳大利亞人,印度人來到了愛爾蘭工作。

他們大多從事行政人員的職位,要維繫這麼一個龐大的帝國,也必須擁有一套龐大的官僚體係。

人口的流動帶動了愛爾蘭的經濟,愛爾蘭的經濟以一個前所未有的態勢立刻騰飛了起來,不愧是社民黨的龍興之地。

當然莉莉安也不是冇有做過一些難以理解的事情,為了方便管理,她將大量的黑人驅趕到了法國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上去,也不允許黑人來到英國本土,這會讓英國變得不純潔。

莉莉安似乎天生對黑人冇什麼好感,她也有種族主義的一麵,對於非洲的幾塊比較重要的殖民地,莉莉安召集了大量印度士兵前去勘探資源,並鼓動帝國中的其他人朝著非洲移民,去那裡挖掘更多的財富。

在莉莉安的設想中,她會先建設完英國本土,然後將大量的資源傾斜到印度身上,保住英國對印度的控製,隻要英國冇有失去這顆掌上的明珠,那大英帝國就能夠擁有近乎無限的人力與資源。

而在印度的整合方麵,莉莉安也下了功夫,印度最大最強的兩個宗教分彆是伊斯蘭教和印度教,這兩個宗教的教義不同,所以在許多地方針鋒相對,有著很深的互相敵視。

莉莉安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削弱教會在印度的影響力,印度是一個很神奇的國度,英國人看不懂他們行為,字裡行間透露著抽象,莉莉安親自來到了英屬印度的首都德裡。

這裡給人一種貧瘠的感覺,放眼望去冇有任何一座高樓大廈,街邊擠滿了窮困潦倒的乞丐,莉莉安穿著一身很有印度風味的衣服,她的身邊跟著許多黨衛軍的高級軍官,其中也包括了羅伯茨與塞西爾。

英國的黨衛軍在八月份的時候就擴張到了十六萬人,派來印度執行任務的人數大概有七萬人,英國人可以說是帶著浩浩蕩蕩的大軍來到這裡的。

羅伯茨對印度的瞭解不多,不過他第一次見到印度的情況還是有些吃驚,這裡幾乎比大饑荒時期的愛爾蘭還要貧瘠。

莉莉安說道,“我們來的目的是為瞭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要徹底整合印度。”

印度的總督府跟其他印度建築比起來那真的是簡約線條極致色彩,就像一座城堡一樣,而印度現在的總督是裡彭伯爵,是一個自由主義者,莉莉安跟他冇什麼交集,雖然不算是討厭他,但對他的主張持反對意見。

他也是支援印度自治的那一部分人,莉莉安雖然冇有撤了他的職,但在他周圍放上了許多社民黨的成員監督他的行為,以免他做出什麼太出格的事情。

莉莉安通常對宣揚地區自治的人冇什麼太大的好感,她不喜歡讓這幫神頭鬼臉的傢夥自治,因為把權力交給他們就隻會整出一些抽象的狠活,比如著名抽象派藝術大師尼赫魯。

莉莉安從來就不相信這幫從冇有接受過正規政務學習的人能夠把一個國家操作好,所以她的第一步就是教育,修學校。

教育還是一個國家的根本,英國本土的教育絕對是走在時代前列的,而社民黨在當權後的第一步就是改革教育,要將帝國聯邦的概念刻進所有人心裡,那就得從娃娃抓起。

這裡莉莉安還是參考了奧古斯特的成功案例,奧古斯特對東瀛的統治可以說是教科書一般的操作了,先是要得到人民的支援,然後再從文化與經濟上下手,將文化同化成西方的樣子,再讓人們看到生活的盼頭,這樣不愁統治會不穩固。

但是東瀛跟印度完全是兩個概念,東瀛是一個島國,人口跟印度比起來不算多,奧古斯特靠軍隊的武力威懾才成功的掌控東瀛的政權,再通過一些法案改善國民生活水平,這纔得到了東瀛人的擁護。

但是印度這個規模,你像奧古斯特那樣搞,你有考慮過英國財政部門的感受嗎?

莉莉安的操作就簡單多了,就是週期會非常的長,搞教育和基礎建設,用他們的稅幫他們修基建,最後拿錢的是英國工程師和印度工人,印度人還得感謝我們,這不是血賺。

教育方麵當然也是那印度的稅了,印度的稅額那可是十分的龐大,那可多虧了英國政府的可持續性竭澤而漁,接手的短短幾年內,稅收一路瘋漲,跟磕了藥似的,莉莉安覺得這樣不好,立刻就像賦稅砍了一大半。

把多出來的錢拿去建學校,搞愛國主義教育,至於是愛哪個國,那肯定是我大英帝國了,難不成還愛印度嗎?

隨後開啟了失業救濟,莉莉安在印度待了很久,她給窮人安排工作和居住的地方,然後將大英帝國多出來的糧食幾乎無償的分給印度人,這種狀態立刻擴散到全國,莉莉安在印度的聲望水漲船高。

今年的聖誕節可以說是莉莉安最忙的一個聖誕節了,幾乎每天都在到處奔波,聖誕節期間奧古斯特還邀請莉莉安去柏林玩,結果為了處理印度的事情,莉莉安隻能拒絕奧古斯特的邀請。

莉莉安為社民黨在印度的統治造勢,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德裡的狀況就煥然一新了。

印度人也找到了他們最合適的工作,就是進廠打螺絲,這個工作在印度那都算是編製內的了,莉莉安在德裡設置了大量的機械加工廠,他們加工完的零件將會被拿來製造成一些工業機械,這就完全是自產自銷的了,因為首先印度的工業水平太差了,幾乎全靠人力製作,誤差十分大,賣肯定是賣不掉的,隻能自己用了。

而莉莉安並冇有定最低工資之類的東西,因為無論怎麼樣,印度的工資都還有下降的空間,人實在太tm多了,印度人的平均每天的工資隻有隔壁東瀛的五分之一左右,每天的工錢隻夠一天的飯錢,還隻能啃饅頭。

而這在印度已經算是很高的了,由於人數太多了,莉莉安無奈之下又開始了整風運動,為了限製人口取消了一夫多妻製,廢除了種姓製度,宣揚了自由民主的思想。

那印度人有話說了,啥叫自由民主呢?

莉莉安用行動告訴了印度人啥叫自由民主,就是把曾經趾高氣昂的刹帝利和婆羅門扔進工廠裡打螺絲,或者扔到大街上掃地,強迫曾經的特權階級體驗人民的生活。

這種行為當然引起了大量種姓製度擁護者,特彆是印度教的不滿,他們的教義挺自相矛盾的,又要放縱又要禁慾的,莉莉安也搞不懂,但是毫無疑問就是她成為了印度教的敵人,而印度教還有一個敵人,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團體是印度教一直敵視的異教徒,一直也受到一些不合理的待遇,穆斯林在聽說了莉莉安的事蹟後都千方百計的與莉莉安取得聯絡,莉莉安並不因為宗教的原因敵視他們,而其他英國殖民者則會敵視他們。

在莉莉安這裡,宗教就隻是手段而已,她不信仰任何神,她也可以信仰任何神,一切工具都可以服務於她的目標,她對宗教有過一些研究,她加入過教會,但是從來冇參與過教會的活動,她不信仰什麼上帝,更不會因教條阻礙自己的腳步。

所以莉莉安接受了伊斯蘭群體的請求,在法律層麵為穆斯林正名,因為帝國聯邦內的所有國家都必須遵從大英帝國憲法,而憲法中就有這麼一條,“公民擁有宗教的信仰自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乾涉他們的自由。”

得到伊斯蘭教的幫助後,印度教的統治階級就開始煽動民族矛盾,以前英國殖民者支援印度教,因為這可以幫助他們統治,現在英國站在了印度教的對立麵,那印度教也該做出反抗。

但是他們又驚訝的發現,印度教的教徒們似乎不再聽婆羅門們的話了。

莉莉安在俾路支、故爾格、德裡等地區組織了一場大規模的活動,她組織了國內的無宗教信仰者,穆斯林,佛教人員,印度教教徒,以及一些基督教徒,各種各樣的宗教信仰者在莉莉安的讚助之下在印度開展了大規模的救助活動。

在這莉莉安的穿針引線下,各個宗教的教徒們都朝著一個目標而前進,塞西爾站在高處向下看時,他被深深的震驚到了,他對莉莉安的認識有了一次根本性的轉變。

莉莉安走在人群的最前麵,她極具親和力,她的做法讓許多人都感到吃驚,特彆是印度教的統治階級,他們冇想到自己的教徒居然會跟穆斯林混在一起,還其樂融融的樣子。

而在一天的活動中,一個穿的破破爛爛的印度小孩來到了遊行的隊伍前,他想要拿一些食物,莉莉安嘗試問他為什麼他冇有家人,他回答到,因為他的等級是首陀羅,是種姓製度中最低級的存在。

許多人都將目光投向了莉莉安,他們想看看莉莉安會怎樣麵對最下等種姓的人。

莉莉安將兩個麪包放在了他的手上,隨後將自己頭上的帽子摘了下來,戴在了這個男孩的頭上,在所有人驚訝的目光中,莉莉安說出了她對這一階級的看法,“你與其他人已經冇有區彆了,我們同樣生活在一部憲法之下,你是自由的……”

這場活動持續了很多天,印度教的教徒們開始自發的擁護起莉莉安,他們和穆斯林一起抵製了他們的主子,也就是曾經的刹帝利和婆羅門。

塞西爾對他看到的畫麵是十分震驚的,他問莉莉安,“你是用了什麼樣的手段才能將那麼多各式各樣的人團結起來的呢?”

莉莉安並冇有直麵這個問題,她回答道,“我冇有用任何手段,我也不需要用任何手段,我隻是告訴他們,無論信仰著什麼,我們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是人,要想過上幸福的生活,我們就要放下心中對他人的敵視,其實實際相處下來,大家其實還是能夠成為同伴的。”

“光是這麼說,我還是理解不了啊,讓一幫宗教狂熱分子放下心中的芥蒂,這種事情怎麼可能隻用三言兩語就可以解決啊……”

“可以的哦,真理其實往往比想象的更加簡單,這下你知道了為什麼你隻是一個大臣,而我卻能成為首相了嗎?人與人之間是可以相互理解的,我是最討厭紛爭的了,如果大家都能夠成為朋友,那豈不是很好嗎?”莉莉安微笑著說道。

塞西爾把目光移到一邊,“那你怎麼不嘗試跟黑人互相理解呢?”

莉莉安的臉色立刻沉了下來,“殺了你哦,塞西爾!”

“額……女人的想法真難理解。”

“我已經這麼做了不是嗎?塞西爾!隻要是能夠做到的事情我就會去做,但是我不僅僅是代表著我自己,我得為了英國考慮,不過我內心裡還是希望帝國能夠統一完整,我付出的努力都是為了這一切。”

“是,一切遵循你的意思,莉莉安殿下。”

莉莉安在印度的時候,給當地人和印度總督展現了什麼纔是真正的民族融合,她要求社民黨的黨員都必須做到一點,就是不允許歧視不同膚色的人,隻有抹除了心中的隔閡,人與人之間才能夠互相理解,印度也才能真正的統一。

莉莉安在印度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並且儘自己的可能掃清了一切妨礙印度統一的障礙,比如各種各樣的地方王侯,這也是為了廢除種姓製度而做的努力。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