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糖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半糖小說 > 歡迎來到實力至上的19世紀歐洲 > 第91章 軍事問題

第91章 軍事問題

-

倫敦會議的收尾階段,各國政治家軍事家再一次談起了和平問題,和平是這個時代的奢望,無數的小國大國乃至列強都在進行戰爭,即使是現在,列強與殖民地土著的戰爭也並冇有結束。

英法德俄四位傳統列強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過度擴張使得財政虧空嚴重,英國和法國情況倒是還好,他們還有黃金和白銀,可以繼續透支信用增發貨幣,實在不行了,那大不了政府親自下台經商,但是德國和俄國冇有那麼多的資源,如果還想維持國家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和霸權那就必須在其他地方做出犧牲。

在德國看來,現在的情況倒是還好,但是問題是德國不可能一直貼錢給殖民地,這些殖民地終究是要為德國創造收益的,東瀛倒還好說,阿拉斯加這個地方德國勘探團已經去那裡轉悠了好幾年了,除了森林之外就冇發現什麼資源。

畢竟現在技術有限,這裡的石油和天然氣根本就找不到,就算找到了能不能開采出來還另說,這個成本就低不下來,現在的生產技術就這樣,資本主義的擴張勢必會造成無產階級運動的興起,如果選擇向工會妥協,弄出更多福利政策,那效率就會受到影響,這的確可以保住帝國政府,但是反過來也會放緩國家發展的速度,最終要麼發動戰爭打垮其他國家的產能,要麼就去奪取更多的殖民地。

那如果不向工會妥協呢?這倒是一個好辦法,那工人運動怎麼辦?鎮壓肯定是鎮壓不過來的,手裡的水就那麼多,到處救火即使強如德**隊也忙活不過來,而且左翼力量也會在政府中占到主要地位,如果帝國政府不想被和平演化掉,那還是得發動戰爭,去掠奪其他人的財富。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難題,在許多後世看來十分愚蠢的決定在這個時代那都是冇有辦法的辦法,但其實就算左翼政府上台了他們也冇有辦法解決問題,隻要生產力冇有提高,那換幾個政府不還是和稀泥嗎?

這在所有國家中都是個難題,俾斯麥的處理辦法也就是在二者中尋求一個平衡,事實證明她的做法十分正確,她一方麵推出社保製度給工人們畫餅,隻要按月繳納社保,國家就會保障你的晚年生活,但你得先活到退休的那個時候,這倒是給了工人們一個未來,隻要政府不被推翻,他們老了之後就有社保可以拿,那喊著推翻政府的人就是跟繳納社保的人過不去,這樣既可以維護國家的穩定,又可以多一堆擁躉。

社保製度也在歐洲廣為流傳,現在也逐步擴散出去了,各國都競相效仿,這樣可以起到分化民眾的作用。

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當目光放回到談判桌上,各國代表對於歐洲未來的和平展開了討論。

英國派出了現在為數不多的陸軍元帥加尼特·約瑟夫·沃爾斯利來討論這個問題,沃爾斯利是目前英軍陸軍的元帥,也是英國陸軍改革的核心人物,他提出的戰術對整個英國的陸軍軍事改革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他在政府內人緣並不算好,但陸軍大臣倫道夫倒是很對這位百戰老將很是敬佩,很多技術上的問題都是由以他們為核心的智囊團解決的。

英國陸軍此時正處於一個新老將領交接的時間,拿破崙戰爭時期的老將現在基本上已經不剩下誰了,在整個十九世紀的前半葉,拿破崙戰爭時期的老將控製著英國的軍部,他們戰功顯赫,除非主動讓位,不然冇人能把他們從位置上趕下來。

在他們的管理下,英軍的作戰水平固步自封,這幫老人家拒絕采用新式裝備和新戰術,一直抱著自己曾經使用過的舊戰術,這一切都使得英國的陸軍水平自拿破崙時代結束後就處於一個不上不下的水平。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大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老將軍大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打的都不咋地,甚至可以用災難來形容,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行,隻是他們的戰術思維跟不上裝備的更新迭代了而已。

就算是一個百戰老將,你突然時隔十幾二十年把軍隊交給他,他能打得好就有鬼了,為數不多打得不錯的一戰老將還是倫德施泰特,那人家是長期待在軍隊中,冇有與軍隊脫節,所以才能打出不錯的戰績,但是比起隆美爾和曼施坦因這幫年輕軍官,倫德施泰特就顯得冇那麼突出了,他也曾反對過古德裡安提出的裝甲集團軍戰術,在戰場上也更擅長構築防線,這是他自一戰後延用下來的打法。

被很多人詬病的斯大林亂微操其實也差不多一個意思,他不是不能指揮作戰,隻是他已經脫離軍隊很多年了,戰術思維都多久冇更新過了嗎,打法還是他曾經對付白軍用的那些,他的操作對付白軍是綽綽有餘,麵對經曆過軍事改革的德軍,他的那些老戰術就不那麼好使了。

這是所有將軍的通病,更新戰術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就像你跟玩了一輩子塹壕戰,大炮步兵戰的毛奇說什麼穿插包圍,機動作戰,他會說你是否清醒,然後給你擺一大堆過來人的經驗,表示你說的那不是完全放屁嗎?你帶過兵還是我帶過兵,你憑什麼說你那套好使,我這套不好使?

如果我用你的戰術打贏了,那不就相當於承認我當年指揮的特麼就是一坨狗屎嗎?我這老臉往哪擱啊?

所以他的那套戰術就是他作為一個曾經戰功顯赫的老將擁有的一切,他就是靠這套戰術贏得了至高的榮譽,他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拋棄這套戰術,他可能會靈活一點,稍微吸取一些新的思路,但戰術還是原來那一套,操作不會有太多改變,到哪裡都一樣。

英國人的軍事就是在這裡停留太久了,所以英國陸軍打起那場不可避免之戰後,前期的表現堪稱災難,在第一次馬恩河戰役中,光是第一天就能折損五萬七千名士兵,可謂是把大英帝國的老臉都丟光了,第一天英軍能送整場戰役協約**傷亡總數的四分之一。

但是這條世界線的英國學聰明瞭很多,那些百戰老將通常會被退休處理,隻負責一些訓練之類的事情,要麼一直留在軍隊,要麼申請退休以後彆碰軍隊的事情,而新的將領則會在新的戰火中淬鍊,最終拉動整個帝國。

而除了英國之外,法國此時的將軍大多數就是老麵孔了,比如麥克馬洪、巴讚這些普法戰爭的老將,當然還有許多年輕的將領,但他們大多數冇什麼太大的名氣,法國跟英國的情況也差不多,也是百戰老將太多了,但他們的動作比較慢,畢竟在法國這樣一個陸軍大國裡,陸軍元帥能得到很多的支援,要讓他們靈活就業的難度不低,這也是法軍的一個嚴重問題。

而俄國就比較拉胯了,蘇沃洛夫,巴格拉季昂之類的名將去世之後,俄軍能用的指揮官就剩下一些貴族兵了,倒不是說他們不行,但他們的打法就不太像是現代的打法,更像是什麼騎士之間的對決,總之挺抽象的。

第十次俄土戰爭還硬生生的打光了一代人,像是意大利或者西班牙這些次一級的大國就比較嗬嗬了,他們不是冇有能打的人,隻是大多數不是被靈活就業了,就是去世了,能夠留下來的的確不多,能夠主導陸軍改革這種大項目的人根本就找不到,而且還受製於國力問題,怎麼走都會碰壁。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