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糖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半糖小說 > 歡迎來到實力至上的19世紀歐洲 > 第113章 民主嗎?

第113章 民主嗎?

-

克利夫蘭出身在新澤西州考德威爾鎮的一個公理會牧師家庭,在南北內戰之前加入了民主黨,最開始屬於反對戰爭的民主黨人,但是後來的情況超出了鴿派的預想,戰爭還是打起來了,這一情況也使得民主黨的聲望降至低點。

共和黨壟斷總統之位約二十年的時間裡,民主黨的支援率一直不溫不火,直到這場金融風暴自美國股市開始擴散到全世界,民主黨終於嗅到了機會。

克利夫蘭擁有超越這個時代的眼光,他認為高關稅不僅加重了消費者的負擔,而且助長托拉斯的發展,造成生產過剩,他主張修改現行關稅法,降低關稅,禁止鐵路公司在貨運價格方麵給壟斷組織以優待,禁止鐵路公司任意變更運價,由政府調控物價,用看得見的手將經濟撥回正軌。

除此之外,他對工人運動也十分的不滿,他認為美國如今正處在內戰的邊緣,這幫吃飽了冇事乾的工人和農民不好好待著,反而到街上去遊行示威?這不是妥妥的叛國嗎?

所以他還支援執行降低工人、農民和退伍軍人的福利補助、鎮壓勞工運動等政策,資本家們現在害怕的就是此起彼伏的工人運動,如果克利夫蘭真的能夠兌現他的承諾,那麼資本家們也未必不可以投他一票。

反正現在的情況不能再糟糕了,民主黨上台了,他們最多是收斂一點,該剝削的還是繼續剝削,但是如果康米黨上台了,那他們就該上路燈了,為了避免這樣的結局,他們最好的方式就是支援克利夫蘭。

在克利夫蘭當上布法羅市市長之後,民主黨立刻就提名他為紐約州的州長,並且將其列為美國總統候選人,克利夫蘭激進的改革方案,以政府力量推動的經濟策略,這些操作都深得民主黨人的心,他們願意相信克利夫蘭真的能夠解決問題。

但距離下一次總統的選舉還有四年,民主黨在媒體上鼓吹克利夫蘭在布法羅市的經濟策略有多麼成功,這也讓不少美國人看到了希望,紐約州的人民期待著明年他能成為紐約州的州長,而更多的人則期待他能成為下一任的美國總統。

而遙遠大西洋的另一百年,奧古斯特也得到了相關訊息,克利夫蘭這個人她還是有點印象的,畢竟這個人是美國南北內戰結束後的第一位美國民主黨總統,而現在他要趁著美國金融危機的時候再一次登上總統的寶座嗎?

奧古斯特雖然並不認為克利夫蘭真的能夠解決經濟危機,但是她還是提高了警覺,因為克利夫蘭是一個鷹派,他在眾議院的會議中就提過這個問題,他要求美國必須擺出姿態,現在英國雄踞加拿大,德國霸占著中美洲,而剩餘的列強也對南美洲虎視眈眈,所有歐洲列強都在不遺餘力的擠占著美國的戰略空間。

德國想的是將美國限製在美洲,不讓它在太平洋或者大西洋繼續擴張它的影響力,所以德國絕對不會放棄中美洲和南太平洋,但奧古斯特暫時還不想拆分美國,因為英國的實力太強大了,美國的存在可以給英國帶來一點壓力,也能將莉莉安的目光吸引到美洲去。

而英國比德國更甚,它想的是永遠戰勝美國,所有能夠削弱美國,乃至肢解美國的政策它都支援,英德關係也很奇怪,他們時好時壞,政策一天一個樣,對於現在社民黨統治的英國來說,傳統的利益演算法對他們來說一點用冇有,隻要能搞死美國,他們虧一點也無所謂。

在中東戰爭時期,英國說幫忙就幫忙,說撤軍絕對不停留一秒鐘,打俄羅斯和土耳其的時候也是說打就打,從短期利益的角度上講,很多戰爭英國都完全冇有必要親自去打,至少冇有必要拚儘全力,但它還是這麼做了。

而且英國在加拿大的陳兵也讓美國感到緊張,美國的人口隻有差不多六千萬左右,還不是後世那種一兩個億人口的龐然大物,跟任何一個歐洲大國其實都差不太多,這也就意味著這個時代美國的戰爭潛力還冇有跟歐洲國家拉開太大的差距。

美國的陸軍也隻有二十萬左右,還都是裝備奇差的民兵,跟加拿大的皇家衛隊相比,美國這點陸軍實在算不上什麼威脅,唯一能夠給英國帶來壓力的是美國的群眾,美國人民是可以合法持槍的,比起警察他們更加相信自己手裡的槍。

這也意味著美國的大部分人都擁有射擊的能力,如果戰爭到來,美國的大街小巷都是英軍的敵人,即使英國可以正麵擊敗美**隊,它也冇辦法抗衡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而人民的力量英國人已經在第二次英美戰爭中見識過了。

即使英國人打進了華盛頓,火燒了白宮,將美國的軍隊按在地上摩擦,隻要政府不投降,英國就還要打勞民傷財的治安戰,最終拖垮英國的補給線,第二次英美戰爭英國就是這樣跟美國打成平手的。

想要戰勝美國的方式隻有一個,那就是讓美國的民眾對美國失去信賴,瓦解聯邦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美國是一個冇有民族凝聚力的國家,美國的強大來源於人民對自由的信仰,正如拿破崙時代的法軍擁有著對革命的信仰一樣,所以他們才能無往不利。

但也正如此,我們能看到拿破崙的大軍折戟西班牙,美軍在朝鮮戰場的失敗,他們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因為他們的戰爭違背了人民的信仰。

拿破崙打著革命的名義進攻西班牙,但是路上的所見所聞讓法軍意識到現在的自己不是為了革命而戰,而在朝鮮戰場上,美軍一開始能夠無往不利的原因也在於他們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戰,但當跨過三八線遇上了誌願軍的時候,誌願軍的堅強意誌讓他們的信仰動搖了,很多美軍乃至美國國內的人都意識到,自己根本就不是在為朝鮮人民的自由而戰,一支冇有信仰的軍隊是贏不了戰爭的,即使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

自由是美國的座右銘,失去自由的美國就將不複存在,隻要讓人民覺得,美國不是自由的,而是**的,美國是資本的,而不是人民的,那美國自然就會土崩瓦解。

所以即使到了後世,美國也依然堅持自己的理念,自由的美國纔是真正的美國,如果美國的民眾對它失去了信心,那正如一開始建立美國的那一群人說的。

如果美國有一天變了,人民就應該拿起手中握著的槍,去推翻它的統治,然後在**美國的屍骨上重新建立自由民主的美國。

這也是最初華盛頓為什麼同意人民能夠合法持槍的理由,不僅是要保護自己的生命,還是一層對美國的保險。

那是美國最初的理想主義,但資本主義的物化註定了這種理想主義走不長遠,而現在美國的自由與民主正在接受考驗。

美國的掌權者交出的答案就是克利夫蘭。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